Related News

為年輕人投資技術和知識是首要任務

卑詩新民主黨黨領狄德安(Adrian Dix) 我在卑詩成長的年代,雖然貧富界線分明卻有強大茁壯的中產階級。許多機會讓勞工能進一步發展:受教育、買房子、為他們的小孩打造更好未來。所產生的社會流動不僅對個人有益,更驅動整體經濟成長繁榮。 如今,卑詩貧富差距加劇,中產階級萎縮。若不採取行動,這一代將是有史以來首次機會不如父母輩多,我們必須避免這種命運。 當然,全球經濟的面貌發生重大改變,卑詩不能自外於歐洲和美國金融危機。我們幸運能生在加拿大和卑詩省,對美國和歐洲的依賴沒有那麼深。 我們逐漸依賴日益增長的亞洲貿易,但對數千名失去工作、無法充分就業、掙扎求生的卑詩勞工來說,這項經濟緩衝對他們的幫助十分有限。 事實上,除了永續環境是最主要的議題,我們還面臨兩項重要挑戰。 首先,本省創造所需的就業增長太緩慢。現任政府的經濟成長與前任政府相比是歷史新低,儘管商品價格相對較高。 其次,本省貧富差距全國最大。此時不容卑詩頭痛醫頭腳痛醫腳,必須制定政策為未來經濟成長奠定基礎。 省府首要工作必須為勞動人口投資技術和知識─尤其是年輕人。如此投資才能讓每個人在日益困難的勞動市場有機會追求夢想。省府自己的勞工市場報告指出,未來工作有八成需要專上教育學歷,其他需要學位或認證的工作呈倍數成長。 我在卑詩各地遇到的年輕人,普遍面臨就讀專上教育的障礙越來越多─削減服務增加費用─阻礙他們追求機會與希望。卑詩各行業領袖─林木業、製造業、高科技、能源業─與我會面時都關注解決勞動力短缺的必要。 貧富差距和技術短缺促使卑詩新民主黨提出政策,確保年輕人能就讀和負擔所需的專上教育。 許多家庭已經生活窘迫,政府還逐漸轉嫁開銷給中產階級。中產階級不應該是也從來不是,一個只受權力左右所產生的經濟決策結果。世世代代的創新和經濟成長,來自每天辛勤工作的卑詩勞動人口。為了產業、經濟、環境和社會,我們必須確保未來世代能享有知識、技術和機會。

壯大中產階級才是繁榮經濟之道

新民主黨財政評論員賴賜淳(Bruce Ralston) 卑詩統計局最新報告顯示,卑詩最高與最低收入的差距是全國最大,自由黨必須為其政策錯誤負責。 這份由省府機構公佈的報告,依照最新數據與各省作比較,2009年卑詩收入最高的20%與收入最低的20%人口,貧富懸殊位居全國最大。最低收入族群所得僅占最高收入的7.7%,遠遠低於1990年代22%的水平。 長久以來,自由黨一直否認卑詩存在經濟嚴重不公現象。卑詩統計局的報告證明卑詩貧富不均名列全國最嚴重,還直指自由黨政策失當是主要元兇。 自由黨堅信經濟的涓滴理論(trickle-down theory),顯然是行不通的。自由黨為大企業友人減稅,這些大企業卻沒把獲利回饋給卑詩家庭。自由黨不僅未幫助一般家庭,反而年年增加各項費用,還引進HST─把大企業的稅務負擔大規模轉嫁到民眾身上。 回顧過去一百五十年來,中產階級扮演社會繁榮的源頭活水,新民主黨認為若要提升經濟,必須壯大中產階級創造就業機會。 但這份報告卻直指卑詩自由黨執政十年,收入不公平與日俱增,收入最高的族群受益最多,中產階級停滯不前,底層收入的民眾受到重創。 面對報告質疑,自由黨財政廳長馮宜幹卻回應:「不是我態度輕率,不過古巴沒有任何收入不公,因為他們都生活貧困。」馮宜幹後來表示,他覺得收入差距過大並非壞事。 自由黨政府的反應顯示他們與民意徹底脫節,漠視卑詩家庭面臨的嚴重問題,既不重視民眾的生活困境,也不瞭解卑詩家庭和小商戶的沉重負擔。 新民主黨和黨領狄德安,多年來一直呼籲投注更多資源在教育上,政府及各省級機關應該擴充教育和職業訓練,增加機會提供適當服務。 我們提出重建以需要為基礎的專上教育補助金,這項不需償還的教育補助計畫─在2004-05會計年度遭自由黨刪除─將向金融機構徵收最少的稅作為財源。 這項計畫能讓那些無力負擔學費的學生,獲得無需償還的就學補助,接受教育或進行技職訓練,這才是創造就業、擴大中產階級、繁榮經濟之道。